最近有朋友问我,有没有低代码或者安装步骤很简单的本地个人知识库工具,并且可以基于知识库提问联网等。针对我用过的本地化知识库做了简单的对比。
维度 | Obsidian | Dify | Cherry Studio |
---|---|---|---|
部署难度 | git clone +docker compose +多服务启动) | ||
碎片化处理能力 | |||
知识内化逻辑 | |||
成本与隐私 |
最后我发现 obisian 是我用的最多的,不但可以链接到外部资源,还能够当作本地化知识库用,支持多端同步,很方便。Obsidian 的核心优势在于“主动关联”而非“被动存储”:
- 双向链接进阶:在笔记中用 [[笔记名]]链接其他文档后,点击反向链接面板(Ctrl/Cmd+P 搜索“显示反向链接”),可自动生成知识关系图谱。
- markdown 语法,用过的人都说简洁高效。
- 可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可以和多的平台内容接轨,飞书,Evernote,网页内容等等
我一直认为知识库不能只是个信息容器的概念,是需要借助工具进行知识内化的。喜欢学习任何东西,我都尽可能的去找获得爽感的方式方法。本文就以我们日常刷公众号文章为例,利用obisian +AI本地化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内化。安装obisian1.首先你需要下载并安装obisian,这个很简单,随便一个浏览器搜索下载下来就好了。安装成功后长这样:

进入之后就可以创建笔记文件夹或者笔记了,也可以直接从外部导入!

2.1安装微信信息同步插件:Messager
2.2.搜索,安装并启用”Messager

2.3.之后,需要获取API key
Messager 插件安装完成后,前往wechatobsidian.com,注册账号,获取API key。

2.4.将这个API密钥输入到Obsidian的message人插件的API KEY中就搞定啦。

2.5. 将微信信息同步到Obsidian绑定公众号“Obsidian助手”后,发送的微信消息会自动同步至 Obsidian。启动 Obsidian 时,插件会主动拉取暂存笔记并展示在库中,方便直接管理 。

如图,在Obsidian就可以查看同步的消息

当时在手机上看到这段话,我就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但不是现在要做点什么。于是顺手转发给了助手。
直到打开电脑,我觉得我需要针对这个短板做点什么。于是基于这条笔记我问AI(Copilot 插件部署的API接口调用),返回的结果除了结合AI本身的思考能力,还在本地的文件库了找了它认为可能对这个答案有帮助的具体参考文档。

这样的对话,可以做多轮,直到你认为对应知识点吸收内化成你自己的为止。
其中用到的AI模型配置插件:Copilot 和 Custom Frames
Copilot 插件:可以实现基于知识库进行提问,需要接入各大模型的API接口,需要配置各大模型的API key.
步骤:设置 → 第三方插件 → 社区插件市场 → 搜索“Copilot ”,安装后启用 → 填写API Key 保存就好了。
API Key我接的是硅基流动,新用户有免费额度:https://cloud.siliconflow.cn/i/uF1f9FQt;
其他的大模型平台,如火山引擎之类的应该也是额度的,由需要的可以去官网(https://www.volcengine.com/)看看。
Copilot 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你输入“[[“就可以直接调用obisian里现有的文档,然后让大模型基于现有的文档回答问题。免费版本的就够用了。

AI回答生成的内容你要是觉得价值很高,还可以一键下载保存到知识库。

这个流程下来,碎片化的知识只要定期学习整理,内化成你自己的认知妥妥的。Custom Frames 插件:可以自定义指定的窗口,我们有时候在线搜索东西,就不用来回窗口切换,直接在obisian里直接提问。

写在最后:Obisian + AI 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插件,比如如何基于知识库文档的内容在对应文档帮你扩写内容,如何把语音笔记同步到Obisian,如何把你喜欢的网页内容抓下来保存到Obisian等等,有需要的话,下次再分享。信息收集不是搭建知识库的目的,核心是知识内化,如果你没有行动,那这篇分享对你的价值不大,只有先把手弄脏,你才能有不一样的体验。我已经把我最好用的本地知识库工具推荐给你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